一正堂学堂
首页 > 一正堂学堂 > 关于古文化 > 关于我国原始瓷的起源问题
关于我国原始瓷的起源问题
  • 来源:一正堂
  • 作者:未知
  •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2日 12:13

——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再到一元论的认识轨迹

作者:三吉堂

       一、我国原始瓷起源于南方江西、浙江地区的一元论
        关于我国原始瓷的产地问题,亦即我国原始瓷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却普遍认为在江南的江西、浙江一带,而北方遗址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则是由上述地区 长途贩运过来的。这个观点,也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读了几部《中国陶瓷史》后获得的。但这些年来,随着对中国南北各地博物馆所展出的原始瓷观察的增多,以 及对自己收藏的南北方原始瓷观察的加深,就逐渐感觉到这个被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考古资料显示,商代南北各地的原始瓷虽有相似之处,但 也带有明显的区别:尤其釉色、纹饰与器形,南北表现的风格截然不同。但限于业余爱好者的局限,就始终只能停留在观察、感觉、怀疑的水平上,而无法获得更进 一步的解决。
      二、我国原始瓷南北方同时起源的多元论
       后来,读到已故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的《对于我国瓷器起源问题的初步探讨》,才感到自己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安金怀先生持我国原始瓷在商周时南北都有烧造的“南北多元”观点。他的理由如下:
      一、从商周时期各地出土的原始青瓷来看,虽然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地方特征,这说明各地的原始青瓷不可能是在一个地方生产的。
      二、在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原始青瓷中,器形和郑州出土的陶器形制极为相近,而且在郑州还出土有一些被烧裂的原始青瓷片。另外在洛阳也发现了一些被烧胀 和烧裂的原始青瓷残次品。长途贩运易碎的瓷器,只会贩运那些正品,怎么可能将这些烧裂烧胀的残次品也运到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来销售呢?
      三、河南地区也盛产瓷土和青瓷釉药原料,因此可以说河南地区出土的商周原始青瓷,就是在河南地区烧制的。这一点,我们从南北方原始青瓷胎质的不同颜色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南方瓷土含铁量高因而胎色发褐发红发黑;北方瓷土含铝含硅量高因而胎色发灰发白。
      四、黄河中下游在商周时期(当然也包括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属于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各种手工业在此地也有着高度的繁荣与精细的分工,其他门类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都高度发达,怎么会独独不生产瓷器,而不顾瓷器易碎的特点而长途贩运而来呢?
        无疑,安金怀先生的四条论据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特别是在郑州和洛阳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那些被烧裂烧胀的原始瓷残次品,就更具说服力了。但由于北方特别是洛 阳郑州一带,自上古以来的几千年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度大,垦殖频繁而密集,窑址早就被破坏掉了。现在是很难再找到“窑址”的铁证 了。因此,也就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将“南北多元”观点肯定下来的遗憾。
        但值得庆幸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亦即科技考古学的建立,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遗憾的条件。
       原始瓷产地问题得以解决的考古学背景:普通考古学,或者说田野考古学,是以层位学与类型学,以及后类发展出来的区位、区系理论为指导,从事田野考古发掘、 研究,以期“复原”古代社会的一种社会科学。但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复原”古代社会的极大优越性,并且也日益使我 们感到,没有自然科学手段的应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田野考古学,在发现古代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不可再生的考古资料的破坏甚至说损毁是多的么严重。
      譬如,孢粉资料库的建立,就使我们可以由此准确地获得遗址所在地各个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情况。而传统田野考古学在发掘过程中对各层位孢粉资料的抛弃,就使我们永远丢失了这些不可再生且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料。
      自然科学手段的利用,使“科技考古学”亦即“实验室考古学”得以建立,使传统考古学如虎添翼,面貌为之一新。传统考古学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它对考古所获 资料,只能进行静态的分析,即它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来源,则无能为力。实验室考古学,则可以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动态的分析。说明一 种文化的某种成分,是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还是它来的异质文化的渗透。
      原始瓷(包括陶瓷)产地研究,就是利用地质学的科研成果,根据中国南北(不局限于南北)各地矿石、泥土中所含常量(硅、铝、铁)微量、痕量元素的差异,来 判断陶瓷胎釉原料的来源,因为陶瓷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或选材的,不可能南方生产陶瓷时从北方长途拉运原料,反之亦然。这样,不同地区的陶瓷产品,其元素组成 和含量及同位素比值都将有所差别。特别是痕量元素,因其在陶瓷原料淘洗过程中可基本全部保留在陶瓷器中,因此具有颇为有效的“化学指纹”作用,可有效地用 于陶瓷的产地研究。
      2009年第1期的《南方文物》,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夏季、朱剑、王昌燧三位先生的文章--《原始瓷胎料的颗粒度分析与产地探 索》。这篇文章介绍了古陶瓷粒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公布了他们利用该方法对我国不同地方出土的原始瓷产品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了南北方出土的原始瓷的明显 差异,得出了我国商代原始瓷应有多个产地的结论。
      该研究所采用的标本分别为:1、江西吴城,2、江西角山,3、浙江黄梅山,4、山东大辛庄,5、河南小双桥等五个地方出土的商代原始瓷产品。
       该文的结论是:“虽然陶瓷岩相显微粒度的定量分析不能提供南北方原始瓷原料的具体来源信息,但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原始瓷(江西吴城、江西角山、浙江黄梅 山)胎料中的石英颗粒,其大小分布相似。这一结果显然支持李家治先生的推测,即其原料应为一元配方的瓷土。而北方各地原始瓷的原料不仅和南方不同,且彼此 之间也不相同。分析结果指出,北方各地原始瓷料均含有“异源”的大颗粒石英。其中山东大辛庄原始瓷明显含有颗粒较大的沙粒(直径大于250微米),河南小 双桥原始瓷原料也含有直径200微米左右的沙粒,而河南洛阳的原始瓷原料则含有直径100微米左右的沙粒。虽然本工作尚不能判定北方原始瓷原料中的“异 源”石英砂颗粒是天然混入还是人工添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原始瓷的制瓷原料和南方明显不同,它们不可能是同一地方生产的”。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言自明。它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原始瓷分别起源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而不是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仅仅起源于南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联合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德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 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剑、王昌遂、王妍、毛振伟、周广明、曾小敏、宫希成、王龙正、王丽华、马泓蛟等位先生的系列研究,即通过ICP-AES(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发射光谱)和NAA(中子活化分析)等多种微量、痕量元素化学分析方法所做的研究也说明,我国的原始瓷的产地是多元的。他们采用这种方法对江西吴 城、郑州商城、浙江黄梅山、山东大辛庄等多个遗址出土的原始瓷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测试与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微量、痕量元素组合特征上,北方与南方遗址出 土的原始瓷迥异;同时,陶器包括部分印纹硬陶与原始瓷也有明确的区别。
      他们的研究还结合年代和考古学背景,将北方不同遗址出土的原始瓷,与南方江西吴城等遗址出土的原始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从科技角度也支持了原始瓷有多个起源,即南北异源,而且北方也是多元的看法。
      三、我国原始瓷北方早于南方的一元论
       然而,事情并不就此而结束。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瓷,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代层出土的原始瓷盉残片,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我国原始瓷的最早产地究竟是南方还是北方?
      我个人目前认为,北方原始瓷产生的时间是要早于南方的。证据如下:
    (1)原始瓷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考古学家已经注意到在中原地区,二里岗文明和安阳殷墟之间存在缺环,在二里岗文明扩张期过后,出现了一个过渡期,这一时 期的商文化文明因素在长江流域很多遗址都有发现。在南方出土原始瓷的主要遗址,如江西吴城与该时期商文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吴城文化的形成,就是二里岗上 层时期商文化扩张的结果。
    (2)我国原始瓷出土的数量,从目前出土资料看,南方确实多于北方。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商代早期原始瓷的数量,却是北方多于南方。
    (3)目前发现的南方原始瓷窑址,最早的属于商代中期。如江西吴城和浙江黄梅山。
    (4)而北方的原始瓷,其出土的资料却是从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到商代早期、中期、晚期都有的。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就目前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所获资料来看,中国的原始瓷的最早产地是在我国的北方?
      特别说明:由于科技考古学的建立,自然科学手段的应用,有没有窑址的发现,已经不能成为判断原始瓷是否为产于原始瓷出土所在地的重要依据了。

一正堂香薰盒 一正堂包装盒
电子信箱:1zhengtang@1zheng.com  电话:0592-2110311  传真:0592-2110388
厦门一正堂古典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01480号-1